关于制订2019级学分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通知
日期:2019-04-18 17:21:36  来源:bevictor伟德官网  浏览量:1027

为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服务员工全面发展,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根据《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国发〔20194号)、《关于加强新时代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关于深化职业公司产品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实施意见》(湘教发〔20162号)、《伟德国际1949始于英国学分制实施办法》等文件要求,现就2019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按照“改革引领、标准先行、完善机制、夯实基础、打造特色、树立品牌、提升能力、服务发展”的工作思路。紧密对接“一带一路”倡议和“精准扶贫”、“中国制造2025”等国家战略,增强服务湖南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的能力,助推科教强省,为湖南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做出新贡献。

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 以人文素养教育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目标,强化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系统培养,制定符合国家要求、对接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和彰显专业特色的培养标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实行校企协同育人,着重培养员工的工匠精神和实践能力,不断提升员工就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全面推行学分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运行机制。合理规划课程结构和比例,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就业岗位科学设置不同的选修课程,进一步强化素质教育、规范实践教学、扩老员工学习自主权。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模式,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学院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的能力。

二、基本原则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总体上要遵循职业教育国家专业教学标准(包括专业教学标准、公共基础必修课程标准、顶岗实习标准、实训教学条件建设标准等),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在有关课程设置、公司产品内容等方面的要求,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原则,优化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使员工在德育和专业技能等方面得到更好的发展。制订过程须遵循以下原则。

(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文化基础教育

遵循职业教育规律和员工身心发展规律,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公司产品全过程,推进“三全育人”,促进员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加强劳动课程建设,加强思政课程建设,加强德育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注重员工文化素质、科学素养、综合职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为员工实现更高质量就业和职业生涯更好发展奠定基础。加强员工职业精神培养,增强对职业理念、职业责任和职业使命的认识与理解。

(二)加强“双一流”品牌建设,逐步优化专业结构

扎实推进学院三个一流特色专业群的建设规划,按照“绩效管理、动态调整、优胜劣汰”原则,提升一流特色专业群建设水平。对接湖南优势特色产业,推动调整优化学院专业结构布局,提升学院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匹配度。按照《湖南省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管理实施细则》的要求,逐步完善专业建设评价与监督机制,推动专业建设动态调整。

(三)以学分制引导改革,创新教学运行机制

根据学院学分制实施方案的要求,依照教育部和湖南省教育厅相关教学文件,规范课程设置与教学实施,增加人文素养课程设置的比例,科学设置模块化选修课程。在保证专门人才基本规格和普遍要求的基础上,努力创造条件为员工在选课程、选教师等方面提供更大的自主选择空间;推行学分绩点制、补考重修制等学分制管理制度;规范各类课程考核标准;深化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模式改革,启动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

(四)促进产教融合,积极推行校企“双元”育人

借鉴“双元制”等模式,总结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经验,校企共同研究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及时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纳入教学标准和教学内容,强化员工实习实训。健全专业教学资源库,建立共建共享平台的资源认证标准和交易机制,进一步扩大优质资源覆盖面。遴选认定一批在线精品课程,建设一批校企“双元”合作开发的教材。适应“互联网+职业教育”发展需求,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改进教学方式方法,推进虚拟工厂等网络学习空间建设和普遍应用。

(五)倡导创新,办出专业特色

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时,应认真总结以往的专业办学经验,在发挥原有优势的基础上,紧密结合行业企业及其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通过继承、发展和创新,科学定位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对接有关职业标准,探索基于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特点和教学要求的专业个性化人才培养方法,努力培育和形成专业育人特色。

三、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要素构成

(一)基本要素

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基本要素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1、专业群概述

包括本专业所属专业群构成、服务面向及合作企业、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定位、共享课程设置、实践教学体系、共享实习实训基地配置等内容等。学院专业群设置见表1

公司专业群设置

序号

专业群

群内各专业

负责人

1

通信技术专业群

通信技术、光通信技术、通信工程设计与监理、移动通信技术、物联网工程技术

宋燕辉

2

移动互联网专业群

移动互联应用技术、电子商务、移动商务、移动应用开发

张治元

3

信息服务管理专业群

市场营销、互联网金融、会计、快递运营管理、电信服务与管理

李丽

2、专业分析

2019年专业调研为基础,分析专业社会背景、行业背景以及人才需求。

3、专业基本情况

应包括专业名称、招生对象(普通高中毕业生、中职毕业生)、学制(学年学制三年,学分制修业年限为2-5年)。

4、专业服务面向

本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方向和岗位描述。

5、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

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应为培养的人才类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规格包括素质、知识、能力具体要求,要求体现员工可持续发展。

6、毕业标准

规定员工毕业达到的学分标准要求,逐步推进“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1+X证书)制度试点。

7、职业能力分析

分岗位、按照工作任务列出应具备的职业能力,每个专业至少列出2个以上工作岗位的职业能力分析。岗位应包含技能岗位和技术岗位,由低到高进行分层次设置。

8、课程体系设计

1)课程体系结构:分为公共必修课模块、专业必修课模块(包括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专业选修课模块(包括专业限选课、专业任选课)、公共选修课模块。其中公共必修课模块和公共选修课模块由教务处统一设置,各专业依照要求设置其他课程,注重员工的可持续发展。

2)专业必修课说明:填写专业基础课模块和专业核心课模块包含的所有课程说明,课程内容与结构一定要详细完整,根据本专业需求,填写知识点或项目任务或模块。如遇跨专业群课程,由各专业群负责人协调。

9、教学安排

进行具体教学计划进程安排,包括所有时序和整周课程。

10、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展示专业实践教学体系逻辑结构和特色。

11、教学资源配置与要求

包括团队配备和专业实训环境要求。

12、特色与建议

描述专业人才培养特色和实施建议。

13、附件

包括:附件1:第一、第二课堂教学安排一览表;附件2:实践育人教学安排;附件3:资格证书、获奖证书对应免修课程一览表;附件4: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审批表。

(二)课程结构

根据学院专业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和培养规格要求,学院对各专业课程学分构成提出原则性要求,具体如表2

2  课程基本结构

课程类别

包含课程

选课方式

学分建议

课程建议

考核形式

公共必修课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高职员工素质提升指导、大学英语、通信数学(或应用数学)、大学体育、健康教育、大学语文、军事理论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创业基础等时序课程和入学教育、军事技能训练、计算机应用、形势与政策、社会实践、大学英语专项训练、劳动教育等整周课程。

分秋季、春季学期开课,员工在修业年限内修满规定学分即可

49(通信系和移动系)或者48(互联网系和经管系专业)

全院统一设定

可分为考试和考查

专业必修课

专业基础课

为保证员工掌握最重要、最主要的专业基础知识而设置的课程。

分秋季、春季学期开课,员工在修业年限内修满规定学分即可

44

包括专业群共享基础课和各专业基础课

可分为考试和考查

专业核心课

根据培养目标所开设的专业知识和专门技能的课程。每个专业应设置对应职业岗位群共享课程,包含时序和整周课程。

包括专业(群)共享核心课、岗位群共享课程。

可分为考试和考查

顶岗实习与毕业设计

分秋季、春季学期开课,员工在修业年限内修满规定学分即可

24

毕业设计在第五学期开设,顶岗实习在第六学期开设

考查

专业选修课

专业限选课

为深化与专业相关的知识和技能而开设的方向课程。

各专业内限选,员工在修业年限内修满规定学分即可。

18

各专业自行开设

均为考查

专业任选课

为员工创造在专业方面的个性发展平台而设置的课程。

各专业群内任选,员工在修业年限内修满规定学分即可。

各专业群自行按1:2开设

公共选修课

主要指为了满足员工个性发展、扩大知识面、改善知识结构以及提升人文素养而开设的课程。

全院任选,员工在修业年限内修满规定学分即可。必须包括选修2个学分的公共艺术类课程。

8

全院统一设定,专业负责人列出建议修读课程

均为考查

总计

142

 

 

备注:合作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另行设置。

(三)学分标准与学时要求

1、学分计算标准(学院统一设定的课程学分除外)

1)根据课程计划,按学时计算学分的课程原则上每16学时计1学分,同时辅以不低于4学时的课外学习实践或网络学习内容;按周计算学分的课程原则上每周1学分(一般每周20学时),具体学分设置由教务处和各教学单位确定。

2)学分的最小单位为0.5,即所有课程的总课时必须是8的整数倍。

3)由学院统一设定的课程学分,不参与此计算标准,具体课程见《2019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模板》。

4)员工每考取1个技能证书或职业资格证书可替代公共选修课学分2学分,最多可替代8学分。

2、学分和学时要求

1)专业总学分最低要求为142学分,总学时数为26402800,其中校企合作专业总学时可以适度增加。各专业学分标准详见表3

3 各专业学分标准

专业代码

 

学制(年)

总学分

610301

通信技术

3

148

通信技术(智能工程)

3

148

610306

光通信技术

3

148

光通信技术(现代学徒制)

3

144

610304

通信工程设计与监理

3

148

610302

移动通信技术

3

144

移动通信技术(现代学徒制)

3

144

移动通信技术(网络优化)

3

148

移动通信技术(4G移动)

3

148

610307

物联网工程技术

3

148

610115

移动互联应用技术

3

143

移动互联应用技术(网络通信方向)

3

144

630801

电子商务(商务运营方向)

3

146

电子商务

3

146

630802

移动商务

3

146

移动应用开发(Android方向)

3

146

630701

市场营销

3

145

630209

互联网金融

3

148

630302

会计

3

143

600702

快递运营与管理

3

142

630903

电信服务与管理

3

142

2)各专业的实践学时占总学时的比例不得低于50%

(四)毕业基本条件

1、毕业学分要求:明确专业毕业的最低学分要求。

2、获得与本专业紧密相关的“职业资格证”或技能证书中的一个。

(五)课程开设要求

1、公共必修课开设要求

开设要求详见表4

4 公共必修课开设要求

课程

名称

考核形式

学时

周学数*学周

开设学期

共计

理论

实践

时序课程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3

考试

48

 

 

3*16W

1学期开设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4

考查

64

 

 

4*16W

2学期开设

高职员工素质提升指导

2

考查

32

 

 

分别是2*8W

12学期开设

大学语文

2

考查

32

 

 

2*16

1或者第2学期开设

大学英语

7

考试

112

 

 

均为4*14W

12学期开设,分别为大学英语()和 大学英语()

通信数学

6

考试

96

 

 

6*16W

通信工程系和移动通信系各专业在第1学期开设

应用数学

5

考试

78

 

 

6*13W

互联网工程系和经济管理系各专业在第2学期开设

大学体育

7

考查

112

8

104

4*10

4*10

1*16

1*16

1-4学期开设,12学期周234学期周1

健康教育

2

考查

36

36

0

2*18W

1学期开设

军事理论

2

考查

36

36

0

2*18W

1或第2学期,线下教学8,其余为网络线上教学

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

2

考查

32

 

 

2*16W

4学期开设

创业基础

2

考查

32

 

 

2*16W

3学期开设

整周课程

入学教育

1

考查

20

10

10

1W

安排在军训期间,占总周数

军事技能训练

2

考查

56

0

56

2W

1学期,报到后,正式上课之前,由员工处统一安排

计算机应用

2

考查

40

20

20

20*1W

其中20课时为线上课时。互联网工程系、经济管理系第1学期开设,通信工程系和移动通信系第2学期开设

劳动教育

1

考查

20

0

20

20*1W

互联网系、经济管理系开第2学期,通信工程系、移动系开第1学期

大学英语专项训练

1

考查

24

 

 

24*1W

移动通信系和通信工程系各专业第1学期开设;互联网工程系和经济管理系各专业第2学期开设

形势与政策

1

考查

28

28

0

4W

1-4学期以讲座形式开设,不占总周数

社会实践

2

考查

40

0

40

2W

12学年暑假进行

备注:“W”代表“周”。

2、专业必修课开设要求

1)《电路与信号基础》开设到第1学期,4学分,总学时保证在80学时左右,其中实验课10学时;《通信电子技术》开设到第2学期,4学分,总学时保证在70学时,其中实验课12学时。

2)《通信工程设计制图》、《AUTOCAD》尽量不要全集中在第五学期开设,各系各专业分学期错开安排。

3)毕业教学环节各专业统一为《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二门课程,《顶岗实习》20周,20学分,总学时400,均为实践学时;《毕业设计》4周,4学分,总学时80,均为实践学时。

3、专业选修课开设要求

专业选修课包括专业限选课和专业任选课,原则上专业选修课应提供一定的课程选择比例、明确选修办法,如分方向选修、M门选N门、M学分选足N学分等。

4、公共选修课开设安排

公共选修课由通识课部开发,由教务审查批准后面向全院员工开课,总学分最低要求为8学分,其中必须获取2个学分的公共艺术类课程。专业负责人列出建议修读课程。

(六)课程名称

对于内容、学时和要求相同或相近的课程,各专业原则上必须使用规定的或相对固定的名称,课程名称应保持相对稳定,不得随意更改。如遇跨部门课程,由各部门负责人协调。

(七)课程考核

为了保证员工的培养质量,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所有课程均应进行考核。考试与考查课程由各专业自行确定,每学期考试课程原则上不超过3门。时序课程考核成绩由两部分组成,平时成绩占60%,考试成绩占40%,整周课程考核可从“综合素质、岗位技能、专业知识”三个环节进行考核评价。专业必修和专业选修课程鼓励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方式,积极探索和推广“知识+技能”的考核方式,以充分调动员工学习主动性,提高教学质量和员工学习效果。

四、教学计划时间分配

基本学制3年,共6个学期,各学期有效教学周数均为18周,其中包括入学教育、军训等环节,但不包含考试周,其中第5学期教学周原则上为8周(一般为专业质量目标测试相关课程,不包括毕业设计),第6学期为20周,满足顶岗实习教学学时达标。

五、制订工作流程及时间安排

1、各专业开展专业人才需求调研,设计合理的课程体系及学分、学时分配。

时间安排:318412

2、各专业群负责人进行专业群设置,概述专业群构成、服务面向及合作企业、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定位、共享课程设置、实践教学体系、共享实习实训基地配置等内容,提供给所属各专业共享。

时间安排:318412

4、各专业参考学院《关于制订2019级学分制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性意见》,依照给出的《2019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模板》,制订2019级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时间安排:413419

5、各专业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提交所在系,要求各系召开专业负责人、骨干教师和相关教研室主任会议,详细讨论制订的人才培养方案。

时间安排: 413日—426

6、以系为单位将人才培养方案提交教务处,最后由教务处统一提交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审核,通过后进入教务管理系统实施。

时间安排: 427日前

7、提交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讨论,提出动态调整的修改意见。

时间安排:7月上旬

 关于制定2019级人才培养方案的通知.rar

 

教务处  

2019318

核发:0 点击数:1027 收藏本页

版权所有:bevictor伟德官网-综合赛事平台|UEFA EURO All Rights Reserved
公司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南湖路沙湖街128号 邮编:410015 电话:0731-85202048
网络备案号:湘ICP备05006378号 教育厅前置审核:湘教QS3-200505-000679